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在黑暗中,等离子机翼会显现出独特的紫色电离场
等离子机翼有着结构简单、无机械部件、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比传统的机翼舵面更轻便和高效。来自曼彻斯特城市大学(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和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的研究者们在这方面上取得了新的进展,让该技术离走出实验室、装备到大型飞机上更近一步。
出于对等离子隐身技术的探索,美国和俄罗斯军方在等离子与飞行器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并在本世纪初将研究专向了其它空气动力方面的应用。中国首个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2011年成立,专注于使用等离子改进飞行器发动机设计,但研究内容也包括减阻增升,提高战机的失速攻角和机动性。各国非军方机构也陆续将等离子体作动器(plasma actuator)技术应用在小型无人机上:
2009年,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无人机首次将等离子体作动器用于控制边界层气流分离
2010年,斯坦福大学学生首次实现用等离子体作动器代替舵面
2014年,中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紫电”无人机获得10万元奖金
Dr. Rasool Erfani向媒体介绍道,等离子体机翼是最近10年才出现明显进步的新技术,前景光明。这种机翼有着等离子体作动器,使用的是单介质阻挡放电(singl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SDBD)技术。绝缘的机翼表面上下方布置上位置不同的电极,电极之间的高压交流电将在空气中生成不断运动着的低温等离子。启用时,翼面上方覆盖上一层散发着紫色光芒的电离场,带动临近空气分子的移动。此时,飞机像是有了一双持续扇动着的隐形翅膀,产生看不见的微风,改善了空气动力结构。
相比普通机翼,在同样攻角和速度的情况下,施加了等离子体激励的机翼上方的气流将被加速,导致压强减小、升力增加。让飞行器能以更低的速度与更短的距离起飞与着陆。这种机翼省去了活动的机械部件,能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动能。是压电作动器、零质量射流和涡流发生器之外,又一种理想的主动流动控制(active flow control)技术。
施加等离子体激励前(左)与施加后的比较
这样的作动器通过改变电流强度来控制升力大小,达到代替液压舵面、控制飞行姿态的目的。可以安装在机翼上的不同部位。安装在机翼尾部时则起出众的整流作用,大大减少乱流带来的阻力。美国的一家公司正在计划把等离子体作动器安装在货车车厢尾部,声称能将油耗降低12%。
普通货车(左)车尾有明显的乱流
Dr. Erfani等人使用的是一种新型的等离子体,叫做标准大气压均匀辉光放电等离子体(OAUGDP)。这种技术可用于大面积的机翼,能改变阻力大小和调节推力方向。在常温常压下使用,并且噪音和功耗极低。在小型无人机上只需要消耗几瓦的能量。很快他们就能在更大的飞行器和更高的速度上进行测试。
等离子体作动器十分轻薄。按照需求,装置厚度可从几微米到几厘米不等,可应用到现有的机翼上,提升飞机的机动性和燃油效率。传统飞机机翼上的舵面需要沉重的机械进行操控。这份累赘在轻量化的新型飞机上被彻底去掉后,带来的效率提升会更加明显。在机翼前缘的等离子装置还能改善超音速飞行。待等离子推进技术成熟之后,未来的飞机或许会像法国工程师与无人机专家Jean-Louis Naudin设计的那样,使用覆盖机身的等离子层提供升力与推力,以至于不需要化石燃料,完全代替喷气式发动机。